居民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在慢性病高发、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健康已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居民健康素养作为衡量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不仅关乎个人生命质量,更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是增进全民健康的重要前提,引导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居民健康素养核心内容涵盖以下三个维度,1、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包括对健康的基本认知、个人健康责任等;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涵盖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日常生活习惯;3、基本技能素养,涉及疾病预防、安全急救等实用技能。拥有良好的健康素养,可以帮助居民能够更好地识别健康风险,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是居民守护自身健康的“盔甲”。
为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对《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新版“健康素养66条”结合近年来我国健康领域面临一些新形势,新增了心理健康中对焦虑、抑郁的识别与应对指引;强调合理使用电子设备,预防网络游戏和颈椎病。加强老年痴呆预防和居家照护知识,完善了疫情防控、灾害急救等内容。更加地适应当前公众的健康需求。
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础。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每天摄入多样化食物,主食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确保荤素、粗细搭配,避免偏食和挑食。减少盐、油、糖的摄入。建议每天食用奶类、大豆及其制品,适量吃鱼、禽、蛋、瘦肉。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和加工,生吃蔬菜水果前应洗净,并避免食用变质或过期食品。注意饮水安全,每天足量饮水,提倡饮用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运动是保持健康的关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年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外加2~3次肌肉力量训练。老年人应增加平衡训练预防跌倒,慢性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记住运动是良药,但需“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原则。
吸烟和二手烟暴露都会导致多种疾病,因此应避免吸烟,包括电子烟。电子烟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同样对健康造成危害。任何年龄段戒烟对健康都有益,戒烟越早越好。不饮酒或少饮酒,避免酗酒,以降低慢性病风险。
疾病预防是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如传染病的预防、慢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等。定期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患病风险。
心理健康同样重要。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个人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与朋友家人交流、参加兴趣爱好活动、进行冥想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当遇到心理问题时,不要害怕寻求专业帮助,及时咨询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以获得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治疗。
2025年被确定“体重管理年”。体重管理不是“卷身材”,而是“拼健康”。体重问题与高血压、糖尿病甚至癌症等多种疾病息息相关。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健康体重是健康生活的基石,通过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真正把“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强化起来。
福州疾控(卫监)通过社区宣传、学校教育、家庭参与、媒体传播等多渠道普及、鼓励家庭制定健康计划、定期参与健康体检与公益活动,营造完美体育平台良好的社会健康氛围。健康素养提升非一日之功,需要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从今天开始,建议每个人设定一个小目标:制定一份全家健康计划,进行一次全面健康体检,学习一项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改正一个不良生活习惯,参与一次社区健康活动等。让我们用微小改变汇聚成健康奇迹!
刘兴文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州市卫生健康监督所)健康教育与促进科科员,福建省医学会健康科普讲师,福州市预防医学会科普分会秘书,长期从事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