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丰城市拖船镇中心卫生院康复科的大门,一股温润的艾草香扑面而来。八旬老人万坤林安静地躺在理疗床上,鬓角扎着细密的银针。康复师陈辉广轻旋针尾,低声询问:“大伯,现在胀感往哪里走?”老人眯着眼,手指缓缓指向肩胛:“热乎着哩,往这儿蹿……”隔壁训练区,中风后恢复期的村民杨海彪正咬着牙,在悬吊设备上完成一组下肢力量训练,汗珠顺着康复师递来的毛巾滚落。这座远近闻名的基层医院,在丰城市卫健委规划推动下,正以中医康复为特色支点,奋力扛起打造县域医疗次中心的使命,为周边八万多百姓的健康注入全新活力。
近年来,丰城市对基层医疗的投入掷地有声,仅拖船卫生院就累计投入2500万元,一座6000余平方米的现代化门诊综合大楼拔地而起。在此基础上,医院锚定中医康复作为核心发展方向,全力打造特色专科。2024年3月,集“临完美体育wm床、康复、预防、保健”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康复中心正式启用。院长钟锦超介绍:“我们重新规划了空间动线,让传统推拿室紧邻现代理疗区——这才是真正的融合。”墙上的培训表记录着团队的蜕变:每周3次理论研习,2次实操考核,传统正骨手法与神经松动术在碰撞中新生。
人才是专科发展的命脉。在医共体牵头医院支持下,拖船镇中心卫生院采取“引进来+沉下去”双轨策略,显著提升团队专业水平。邀请瑞和康专家定期驻点,对6名年轻骨干进行手把手全方位培养;将康复理念渗透全院,与骨科、内科开展联合查房与会诊,有效拓宽服务半径;深入乡村举办肌骨疼痛讲座15场,参与人数1300余人,将专业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同时,借助基层康复技术创新服务培训班的平台,邀请上级专家通过理论授课、实操演练与病例评估讨论会等多维方式,淬炼团队技术能力,为康复学科的规范化建设注入持续创新动能。
这支日益精进的中医康复团队深知“医”在民间。他们的足迹遍布辖区各村,联合公卫科开展康复义诊宣教56场,现场评估超1500人次;对中风偏瘫、骨折术后等行动不便患者提供入户服务38人次,真正让专业康复服务抵达百姓家门口。唐家圩脑梗患者万大爷躺在沙发上,曾巍医生蹲着为他作关节活动度评估:“老哥,咱们争取下个月能自己端饭碗!”持续的科普显著提升了群众对康复的认知与信任,目前已有210余名符合指征的患者主动到该院接受系统治疗。
中医康复特色科室的蓬勃发展,成为撬动拖船镇中心卫生院整体服务能力跃升的有力杠杆。服务扩容:新增诊疗病种81个,开展手术项目15项,低频脉冲电治疗、骨密度测量、经皮胆红素测定及CT检查等新项目落地生根。惠民减负:仅今年上半年,通过医共体牵头医院指导阅片,CT检查服务5337人次,为患者节约检查费用51万元——高质量诊疗近在咫尺,就医成本大幅降低。量质齐升:康复中心20张床位持续满负荷运转,门诊与住院人次显著增长,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主办:宜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3609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