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在海淀区塔院小区的塑胶步道上,年过七旬的刘振明正在和老伙伴们晨练。“以前遛弯得在私家车中间闪转腾挪,现在有这样一条修得平平整整的步道,沿途还有可供休息的长椅,锻炼起来线年历史的老旧小区,塔院小区通过“见缝插针”地建设体育场地,稳步增加健身供给。
塔院小区曾是典型的“健身荒漠”:住宅楼近30栋、居民千余户,可用的运动场地却寥寥无几。转机出现在2024年,塔院小区被列入北京市第三批央企在京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当居委会逐户登门征求改造意见时,居民集中反映了运动场地面积不够和健身器材种类较少的情况。为此,塔院小区拆除部分废弃棚户,为翻新、扩建全民健身场地腾出空间。设有乒乓球台和便民化智能健身器材的“运动驿站”、呈环形铺设的塑胶步道等锻炼用地均源于本次工程。
“最受欢迎的是共享运动场。”居委会干部介绍道:“这里一早是社区太极队的地盘,孩子们下午放学后就是他们的球场。支起简易网带可以打羽毛球,场地空闲时也有人来踢毽子。我们还计划在这里举办社区运动会,进一步丰富百姓的文体生活。”如此“一完美体育官方网站场多用”的设计,让老旧小区的有限空间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改造带来的便利是显著且实在的。自上世纪末在塔院小区居住至今的赵惠芬表示,自己是全民健身改造工程全过程的亲历者。“在退休之后,广场舞、柔力球、健步走我都参加过,可是这些运动无不需要宽敞的场地。塔院当时没有条件,我只能前往其它社区‘拼场’。随着近些年全民健身设施不断完善,街坊邻里足不出院就能锻炼身体,自己的运动频率和健康水平也在不知不觉间提升了。”赵阿姨所说的,也正是广大居民的心声。(转自7月24日《中国体育报》07版)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邮政编码:100763联系电线网站联系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