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中国体育)官方网站-体育与生活完美融合

完美体育网站: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激发消费潜力新动能-完美体育官方网站
关闭
完美体育网站: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激发消费潜力新动能
作者:小编 日期:2025-09-20 点击数: 

  :202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体育产业描绘了到2030年总规模超7万亿元的宏伟蓝图。体育用品消费作为体育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占据较高比重,依然是撬动体育消费增长的基石。要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必须在供给侧发力,扩大体育用品供给、推动产品升级,以更优质多元的产品满足日益旺盛的运动消费需求。同时,需要培育壮大体育用品制造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产业主体,为市场提供丰富高品质的产品。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等行业组织搭建起展会交流等优质对接平台,集聚优势资源,有力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指引叠加市场活力,体育用品制造业正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为不断释放的体育消费需求提供坚实支撑。

  202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超过7万亿元。为实现这一目标,《意见》部署了六大方面20条举措,涵盖扩大体育产品供给、激发体育消费需求、壮大体育经营主体、培育产业增长点、强化要素支撑和提升服务保障等领域。这些举措中,多项与体育用品制造业和消费直接相关:强调丰富体育赛事、发展户外运动、推动体育用品升级以扩大产品供给,提出拓展消费场景、举办消费活动以激发需求,并要求“做大做强体育企业,搭建优质对接平台”以壮大市场主体。政策顶层设计为体育用品产业发展和消费潜力释放指明了方向,也为企业和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体育用品制造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板块,在这场政策推动的消费升级浪潮中被寄予厚望。

  纵观我国体育消费结构,体育用品消费长期占据“大头”。即便随着观赛和健身服务等体育服务消费近年来快速兴起,实物类体育消费依然占据半数以上份额,是体育消费市场的基础。体育用品(如运动服装鞋帽、健身器材、球类等)的购买,依旧是居民体育消费的重要内容。体育用品制造业在我国体育产业中占据基石位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大众参与体育运动往往首先需要购买装备器材,这是激发运动热情的起点;另一方面,优质潮流的国货体育用品本身也成为新的消费时尚和经济增长点。

  体育用品消费不仅占比高,近年来还展现出蓬勃增长势头。2024年,在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的背景下,体育用品及相关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大增11.1%,远超整体增速。进入完美体育官网登录2025年,这一热潮更为显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国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激增25.0%,成为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线年我国四大电商平台上的体育用品销售额高达3337.45亿元,同比增长22.59%;2025年上半年电商平台体育用品销售额又同比增长17.5%,增速近三倍于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增速。种种数据表明,居民购买体育用品的热情高涨,体育用品消费已成为扩大内需的一支重要力量。体育用品消费的繁荣不仅直接贡献消费增长,还能带动生产、物流、赛事等相关产业链协同发展,是撬动体育产业发展的支点之一。

  要进一步释放体育用品消费潜力,供给侧的发力尤为关键。《意见》将“扩大体育产品供给”置于六大举措之首,并专门提出“推动体育用品升级”,要求提升我国体育器械制造业的供给能力和产品品质。这体现出决策层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在促消费中的价值定位:只有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才能激发出更大的消费热情。

  围绕这一目标,相关部门正研究制定推进体育器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着力引导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产品供给质量。首先是加大体育科技研发投入。无论是竞技体育所需的专业装备,还是大众健身的日常器材,都离不开科技赋能。《意见》强调要组织产学研用协同攻关,研发一批运动员竞技、训练、测试、康复的高端装备器材。例如,为满足国家队备战需求,我国已在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下开发高精度的智能训练设备和生物力学监测系统等。这些“尖刀”产品的研发突破,不仅服务于竞技体育,也为相关技术在民用产品上的转化打下基础。与此同时,鼓励体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体育用品创新研发中心,加强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新材料运用到智能制造,科技创新正成为我国体育用品升级的重要引擎。

  其次是丰富产品品类,提升质量标准。在全民健身多元化趋势下,消费者的需求日趋个性化、专业化。《意见》提出要开发更多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的体育用品,并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加大体育用品标准供给。这意味着,从瑜伽、飞盘等新兴运动,到冰雪、水上等专项领域,都需要国内制造企业及时跟进,推出安全可靠又新颖时尚的产品。在质量方面,相关部门正推进消费品“三品”行动,支持将优秀体育用品列为“中国消费名品”,并倡导打造国产体育“潮牌”“潮品”。近期,一批国货运动鞋服因融合传统文化元素而走红市场,就是标准引领、品质提升带来的品牌价值体现。

  政策引导下,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初显成效。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底我国体育领域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的企业达146家,较2022年底翻了一番多。这些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正成为行业技术攻关和产品升级的重要生力军。例如,在碳纤维、新型合金等先进材料的应用上,一批“小巨人”企业研发出高强度且轻量化的自行车、自行艇等器材,大大提升了国产装备的国际竞争力。又如在智能化领域,越来越多本土企业将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嵌入健身器材,推出能实时监测体征并指导运动的“智慧健身”产品,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互动体验。这些高新技术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运动科学、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也印证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提质增效。

  体育用品制造业要提供充足优质的供给,还需拥有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集群。《意见》在“壮大体育经营主体”部分提出,要做大做强体育企业,支持各项助企惠企政策在体育领域落地,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体育产业投资建设,推动产业补链延链强链。这实际上为体育用品行业的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包括减税降费、融资支持、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扶持。近年来,一些国产体育品牌企业顺势崛起,不仅在国内市场屡创佳绩,也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例如,多家本土龙头企业2024年营收增速超过10%,安踏、李宁等集团年收入纷纷创下新高,展现出中国体育企业的实力和韧性。这些龙头企业的成长,不仅满足了国内消费者多层次完美体育官网登录的需求,也提升了中国体育用品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与此同时,更广大的中小制造企业是行业创新和就业的重要载体。《意见》明确要求健全体育企业培育机制,开展体育企业提质升级专项服务行动,扩大规模以上体育企业数量,并引导更多体育装备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换言之,既要扶持“小巨人”脱颖而出,也要帮助中小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事实上,我国体育用品行业整体呈稳健扩张态势。根据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发布的年度报告,2023年全国体育用品制造及销售总产出首次突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出达14696亿元,同比增长5.1%。体育用品行业增加值亦达到6991亿元,占全部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升至1.16%,这一占比自2021年以来稳中有升。这说明体育用品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其发展对稳增长、扩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的发展信心也在提升。2024年,A股和港股上市的28家体育用品企业总体营收增幅达到10.11%,其中超过七成企业实现增长。联合会对186家会员企业的调研显示,这些样本企业2024年的营业收入合计达229亿元,同比增长10.59%,员工数增长5.84%,呈现出产销两旺、用工扩大的积极势头。更可喜的是,行业景气指数调查显示,企业家对2025年的预期信心显著高于2024年当前水平。这表明在政策利好和市场机遇的共同作用下,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对未来发展普遍看好。随着更多企业迈上“专精特新”之路、更多“小而散”的企业成长为规上企业,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高,为持续扩大供给奠定坚实基础。

  在推动体育用品产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行业平台的作用不可或缺。《意见》专门提出要搭建优质对接平台,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等综合展会的体育板块作用,同时鼓励体育企业利用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等专业展会平台,积极开拓内销、外贸渠道。通过各类博览会和交流大会,体育用品生产商、经销商、采购商得以汇聚一堂,信息互通、交易撮合的成本大为降低。这不仅帮助企业打开市场、获取订单,也促进行业内的合作与技术交流。事实证明,优质平台对于资源整合和需求匹配具有巨大价值。每年一届的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体博会)因汇集国内外最新产品和行业趋势,被誉为体育用品行业的“风向标”。在今年的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体育主管部门领导也特别提到体博会对引领行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体现出官方对这一平台的重视。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作为体博会的主办单位和行业协会,正是连接各方资源的重要纽带。多年来,联合会借助体博会以及中国体育产业交流大会等活动,打造出覆盖全产业链的交流合作网络。据统计,体博会的行业影响力持续扩大:2025年举办的体博会展览总面积达16.37万平方米,涵盖了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的全部14个展馆,并在室外增设了4个临时展区。参展企业总数达到1811家,参观人数超过10万人。体博会展出产品品类涵盖全民健身、竞技体育、智慧体育等众多领域,有力地促进了产需对接和贸易成交。2025年上半年,我国体育用品进出口总额已超过155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不确定性背景下依然保持旺盛的贸易活力。这背后,既有我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原因,也离不开诸如体博会这样的展会平台助力企业稳外贸拓市场的贡献。通过展会“请进来、走出去”,一批国内企业找到了海外客户、拓展了供应链,多地政府也借助展会招商引资,推动了区域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发展。

  除展会之外,行业协会还通过标准制定、信息服务、行业调研等方式,为体育用品企业搭建赋能平台。例如,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牵头成立了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导或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提升了国产体育器材的规范化水平,为产品走向国际消除了标准壁垒。此外,联合会每年发布《中国体育用品业年度发展报告》并组织行业趋势研讨,提供权威的数据和分析供企业参考。在各地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中,联合会也积极参与交流,分享优秀经验,帮助地方搭建体育消费资源对接平台。例如在一些试点城市,由联合会协调当地政府、场馆和企业资源,举办体育消费节、体育用品下乡展销等活动,把优质的产品和优惠政策直接送到消费者身边。这些举措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赛事经济的蓬勃发展,充分带动了体育消费展现活力。赛事火热与用品热销相辅相成,在行业协会的平台纽带作用下,体育消费生态正在形成良性循环。

  展望未来,体育用品制造业在释放体育消费潜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一方面,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健康需求为体育用品消费提供了广阔空间。无论是后疫情时代全民健身热潮的持续,还是户外运动、冰雪运动等新兴潮流的兴起,都意味着对体育用品的需求量和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只有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提供充足的产品供给,并不断推陈出新、引领潮流,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因如此,《意见》把提升体育用品供给能力作为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抓手,政策支持可谓恰逢其时。

  另一方面,体育用品制造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也将为经济社会创造多重价值。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1.15%,向支柱产业目标稳步迈进。体育用品制造业作为其中的重要板块,不仅贡献产值和就业,还通过产业链带动上下游原材料、物流、零售、赛事服务等协同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体育用品行业在“专精特新”道路上的探索,为传统制造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跨越提供了鲜活样本。像智能跑步机、AI私教等产品的出现,就体现了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的新趋势。未来,随着更多体育用品企业跨界融合文化、旅游、康养等业态,体育消费场景将更加丰富,消费潜力也将成倍释放。

  可以预见,在政策、市场和平台的多重助力下,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将加快迈向世界价值链中高端,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和企业。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等行业组织也将在这一过程中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政产学研各方合力,搭建更广阔的资源共享平台。体育用品消费这座“金矿”正被不断开掘,其蕴含的巨大能量有望转化为拉动内需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实事求是地说,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仍任重道远,但只要牢牢抓住供给升级与需求扩大的时代机遇,夯实产业之基、厚植发展之势,我国体育消费潜力的释放将指日可待,为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提供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顶部